8月19日上午,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5)暨“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开幕。会议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我校区域国别学院、玄奘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敦煌研究院、云南省社科院等二十余家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我校校长孙庆伟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玄奘研究院院长、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李利安教授主持。
孙庆伟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在宗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明交流互鉴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科学阐释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文明的关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关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回顾了学校与中国宗教学会的合作历程,期望双方立足深厚的合作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拓展合作领域,与各位专家一起,为探索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贡献。
郑筱筠概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战略背景,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强调了构建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的定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叁点期望,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学术研究理论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叁是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学术发展的凝聚力、协调力和统筹力。
主旨发言环节由我校区域国别学院院长、社科处处长韩志斌教授主持。郑筱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部委员卓新平、李利安、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敦和讲席教授盖建民、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围绕“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构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汉语宗教学的发展》《宗教中国化视野下的中国宗教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对于推进西南地区道教健康传承的若干思考》《礼仪心性论:亚伯拉罕宗教中国化的汉语哲学之路》对构建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有关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发言。
主旨发言后,研讨会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四个会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