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陕西省植物学会承办、我校协办的中国植物学会2025年“科普走四方”活动在学校太白校区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康振生,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谭仁祥、冯献忠、任海,陕西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科学院党组成员王雷,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富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执行秘书长孔宏智主持。线上线下6万余人参加会议。
活动上,任海宣读了植物科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倡议书。
种康院士作了题为“基于‘大食物观’科研选题之思考”的报告。他表示,中国植物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理论”,积极承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使命,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了“万人进校园” “植物总动园”以及科普创新作品大赛等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希望通过“科普走四方”活动,激发广大植物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
李肇娥表示,中国植物学会在西安举办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是对陕西省植物科学领域工作的肯定。她表示,省科协将继续加强与中国植物学会的合作,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加速植物科学成果在良种培育、生态修复、绿色制造等领域的转化应用。同时加强科普活动与市民需求、校园教育、乡村振兴深度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氛围,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绿色屏障”。
王雷从科普资源体系化建设、科普活动创新化实践、科普服务精准化覆盖叁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在科普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工作规划。他表示将持续深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普新动能。
陈富林在讲话中指出,我校围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进化与适应性、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同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知识。他表示,此次活动对推动植物科学应用与创新、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科普协同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植物科学知识普及与传播。
陕西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我校教授付爱根表示,希望通过整合植物科学领域资源,加强科学普及,助力植物科学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会地合作,为地方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注入科学动力。
中国植物学会2025年“科普走四方”活动通过专家报告、研学教育、植物科学家下基层等科普活动,在科普月期间集中展示植物科学在农业、医药、环保、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物和解决方案。首场活动期间,中国植物学会还将围绕植物科学助力地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等议题与政府、高校、科研院开展交流研讨,旨在充分发挥学会的植物科学资源优势,聚焦陕西地域特色与需求,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